白马非马的错误(白马非马的错误在于什么)
本文目录
白马非马这一命题的错误在于?
“白马非马论”的错误在于割裂了事物的抽象与具体的关系。因为白马的落脚点还是在马上面,白马是马的一种,而不能只抽象地去理解“白”,“白马非马”否定了这种客观事实。
从哲学上来讲,面对“白马非马”的论述,首先要明白其本意,不然会落入掩耳盗铃似的逻辑谬误。这里“白马”就是白色的马,一种有特定属性的动物。“马”就是马这种动物,是范围限定到“种”这一层次的一个生物类群的总称。
白马非马悖论?
悖论,亦称为佯谬或诡局,是一种导致矛盾的命题。通常从逻辑上无法判断正確或错误的推论称为悖论,似错其实对的称为佯谬;有时候違背直觉判断,看起来奇怪而其实也是正確的推断也称为悖论。
白马非马,表面看怎能说白马不是马,但深究起来,逻辑上的确不能断言白马一定是马,否则就会忽略有些马不是白色的事买。因此可以说这是一个悖论。
从哲学的角度,分析公孙龙“白马非马”的观点?
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哲学追求事物的真实,面对“白马非马”的论述,首先要明白其本意,不然会落入掩耳盗铃似的逻辑谬误。这里“白马”就是白色的马,一种有特定属性的动物。“马”就是马这种动物,是范围限定到“种”这一层次的一个生物类群的总称。理解这一论述的关键在于理解其逻辑连词“非”,这里的“非”即“不是”,而“是”的含义是有多重的,其中有“属于”、“等同”等意思,也就有“包含于”和“等价于”的逻辑关系。而“白马”的概念是属于“马”,但不等价于“马”的。从心理学角度讲,“白马”的称谓在普适认知里暗示出它与“马”的联系,而“非马”的判断则违背逻辑惯性,让接受者加以注意,同时借助“巴纳姆效应”式的安慰原则读者自己对“非马”论述找到合理支撑,从而使常识和理性判断产生逻辑矛盾。而且词语本身读来耳目一新,易记顺口,而且还有哲学韵味,能一定程度上显示运用者有思考的倾向,所以作为一个著名的诡辩哲学命题固定了下来且流传开来,实质上是哲学中逻辑学范畴里“语义谬误”的体现。同时,哲学不否定“白马非马”在特定文化背景下的运用还有其它含义。 公孙龙本人对\白马非马\的解说 中国古代论辩学者公孙龙论述\白马\之名有异于\马\之名的一个逻辑命题。这一命题原是战国时齐国稷下辩士儿说最先提出的,但其史料没有保存下来。后来公孙龙力倡\白马非马\之说,在《公孙龙子》一书中专有《白马论》一文,对这一命题作了详细的分析和论证。一些逻辑学者认为这一论证主要意思是:
①\马\"这一名是只命形不命色的;\"白马\"这一名是既命形又命色的。但\"马\"之不命色并不是否定马有色,而只是强调\"马\"不取其确定的颜色,它实际上是包括各种颜色的。\"白马\"之命色,是专取其确定的白色的,可以不包括黄色、黑色等非白色。从逻辑上分析,\"白马\"与\"马\" 虽然具有马形的共性,却又有 \"包括各色\"与\"仅指白色\"的区别,这就从内涵上区别了\"白马\"和\"马\"这两个种属概念。
② \"求马,黄、黑马皆可致;求白马,黄、黑马不可致\"。即黄马与黑马都可以标作马,但不能标作白马,因此求马与求白马是不能等同的。即\"马\"中是包括黄、黑马的,\"白马\"中不包括黄、黑马,从而在外延上揭示了\"白马\"与\"马\"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公孙龙还在《白马论》中指出,\"马固有色,故有白马\",这就明确肯定了马中是包括白马的。由此表明,公孙龙从类的种属关系上,承认\"白马是(包含于)马\"这一常识命题,并确定\"白马\"与\"马\"的区别不是排斥和全异的关系,而是种概念和属概念的关系。
③ 根据公孙龙的分析,\"非\"在\"白马非马\"这一命题中只是作 \"有异\"、\"不等同\" 解,并不作\"全异\"、\"不包含于\"解。《迹府篇》也曾明确指出,公孙龙的 \"白马非马\",即是\"异白马于所谓马\" 之意。因此,\"白马非马\"这一命题也明确揭示了一般与个别的辩证关系。但有些学者认为 \"非\"只是作 \"不属于\"或\"全异于\"解,\"白马非马\"就是指\"白马不属于(全异于或不包含于)马\",因而是一个割裂个别与一般的诡辩命题。
"提出白马非马的人是谁?
答:提出白马非马的人是公孙龙。
公孙龙(公元前320年-公元前250年),字子秉,赵国邯郸(今河北邯郸)人。[1]“名家”离坚白派的代表人物。“诡辩学”的祖师。为名家代表人物之一。
名家是活跃于战国中后期,提倡“正名实”学说的流派,即要“正彼此之是非,使名实相符”。名家善于辩论,以进行逻辑分析和探寻思维规律见长,故又称“辩者”,西汉始称“名家”。冯友兰在他的《中国哲学史》中将名家分为“合同异”与“离坚白”两派,前者的代表人物为惠施,后者的代表人物为公孙龙。
凿壁偷光匡衡少年时读书的两件事?
匡衡是中国东汉时期的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和思想家,他年轻时就已经展现出了卓越的才华和学识。传说中,匡衡在少年时期读书时有两件著名的事情:
1. 凿壁偷光:据说匡衡小时候非常喜欢读书,但家里没有书籍,只能找到一些买卖契约之类的文书。于是,他便凿开墙壁,利用隔壁邻居的灯火偷偷阅读邻居藏书,进行自学。
2. 白马非马:匡衡曾在少年时期接受过名师的教导,有一次老师给他出了一道题:“白马非马”,让他来判断。当时大多数学生都认为“白马”就是“马”,“非马”就是“不是马”,因此“白马非马”就是错误的结论。但匡衡提出了一种新的判断方式:“白马非黑马”,意味着“白马”和“马”的关系并不绝对。这个新颖的观点引起了老师们的关注,并被后人奉为经典之一。
这两件事情表明了匡衡年轻时的聪明才智和创新思维,也为他日后成为一位卓越的文学家和政治家奠定了基础。
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趣虎号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uhuhao.com/wzfl/2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