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文章分类 > 生活百态

山西威风锣鼓(锣鼓队活动记录内容)

山西的《威风锣鼓》有哪些表演特色

《威风锣鼓》主要流行在晋南的洪洞、霍州、临汾、浮山、襄汾、河津等地。最早表演人数一般为30人,分工是4人挎扁鼓,3人拍铙,4人击钹,1人敲小斗锣,18人敲锣鼓,表演时可原地、岩敬山可行进,姿势变换灵活。

后来人们逐渐扩大阵容,由30人发展为百余人,重大节日还专门组织几百人的大型表演。参加人员除青壮年外,还有老年和少年。

表演时演奏者身着民族服装,或黑色武士服,跨开双腿,挺起胸膛,仿佛有使不完的力量,气势磅礴,威武雄壮,擂出了黄河的“威风”。

其曲牌也根据需要不断变换翻新,有以花草命名的,如《刺带花》、《乱插花》等;有模拟自然音响的,如《风搅雪》、《七虎下山》、《狮子滚绣球》等;有以鼓点和曲牌顺序取名的,如《一点子》、《五点子》、《七点子》、《七排》、《十三排》等,还有借历稿简史故事命名的,如《单刀赴会》、《六粗中出祁山》、《七擒孟获》、《金沙滩》等。

威风锣鼓

太原锣鼓和威风锣鼓区别

太原锣鼓和威风锣鼓区别如下:

1、使用人数不同:太冲逗原锣鼓比较小型化,表演人洞判雀员只需5至20人。威风锣鼓比较大型化,用到的人比较多。

2、表现形式不同:威风锣鼓的表现出来的鼓点是气纳早势恢宏,太原锣鼓的表现出来的鼓点是精巧细腻。

太原锣鼓是流行在山西太原和晋中一带的一种地方传统锣鼓音乐,经常散见于农村、工厂演奏,是七种锣鼓曲牌套路的总称。曲牌有:“流水”、“一二五”等多种。

山西威风锣鼓(锣鼓队活动记录内容)(图1)

太原锣鼓中的“流水”,相传始于公元947年,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妹妹所居住的太原南郊古寨村,据说,当年皇姑一出动,便用锣鼓迎送,演奏的曲调,就是传自今日的“流水”,取“福如东海长流水”之意。

晋南威风锣鼓,早名为“锣鼓”,俗称“家伙”,流行于山西省晋南地区的一种民间打击乐艺术形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晋南威风锣鼓起源于尧舜时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表演起来鼓声如雷、粗犷豪放;钹音清脆、荡气回肠;锣鸣镗镗、排山倒海,融音乐、舞蹈、技艺于一体,富有民族特色,体现民族精神,有着“天下第一鼓”的美称。

太原锣鼓,威风锣鼓和绛洲的区别

大碰唯小、表演人数。

1、大小。太原锣鼓的大小为10寸,威风锣鼓的大小为余明15寸,绛洲的大小为20寸。

2、表演人数。太原锣鼓的表演人数为5人,威风锣鼓的表演人数为12人,绛竖吵告洲的表演人数为16人。太原锣鼓是流行在山西太原和晋中一带的一种地方传统锣鼓音乐。

山西最好的威风锣鼓队

山西非遗:晋南威风锣鼓,威武雄壮的民间打击乐表演

威风锣鼓最早的名称为“锣鼓”,老百姓俗称“家伙”,是一种民间打击乐器的合奏形式,由于它节奏明快,威武雄壮,无论是看还是听,都使人感到威武无比,所以也被称为“威风”。“威风锣鼓”是临汾地区众多锣鼓艺术中名声最大、影响最盛、流传最广、生命力最强的一种民间打击乐表演艺术。威风锣鼓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临汾市境域的各县市区,几乎村村都有自己的锣鼓队,都有自己的“锣鼓歌”。当地有民谚:“高兴不过娶媳妇,热闹不过敲锣鼓”。

鼓的创造很有可能是远古人类感动于自然之声,如雷鸣、石滚、空洞物体的碰撞等,模仿其声音的洪大、威严、旷远。我国古代有“鼓法天,钟法地”的记载。1980年,襄汾县陶寺的一座大型墓葬中首次发现了鼍鼓,被誉为“中国第一鼓”,证明距今约4000多年锣鼓已经产生;在甲骨文中,也已经有了“鼓”字。春秋时期,鼓乐类名称开始散见于各类文史古籍的记载中,如“谏鼓、雷鼓”等等,说明鼓在当时已初具规模。

关于山西威风锣鼓和锣鼓队活动记录内容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趣虎号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uhuhao.com/wzfl/6542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