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文章分类 > 生活百态

稳健财政政策(稳健财政政策)

稳健的财政与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比较是什么

“稳健”就是稳重、稳定,健康、科学、健而有力,它具有“中性”的特征,相对处于比较平稳的轨道上。过去的财政政策,要么是“扩张”,要么是“紧缩”,而这一次就有了一个中间性、过渡性的选择——“稳健”。相对于扩张性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财政政策实施的时间可能薯扰简长一些,因为它不是一个暂时的、临时性的选择。它要保持经济持续、较快的增长,还要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把总量均衡(转载自中国教育文摘,请保留此标记。)和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选择稳健的财政政策还有利于改革环境的改善,把宏观调控和财政体制创新结合起来,可为今后的财政货币体制改革和创新提供一个可供选择的回旋余地。稳健财政政策的三重内涵:1、适度。稳健的第一重内涵是适度,一方面指财政政策力度不大也不小,政府财政支出在保证对经济增长有效**的前提下适当减少,政府财政收入在保证微观主体消费、投资需求不受较大影响的前提下适当增加,将财政赤字缩减到合理边界。应该说,这种适度性可以用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的名言来简要概括:“国债如果不过分的话,将给我们一种国家的幸运”。另一方面,稳健财政政策的适度性来源于“渐进式”改革的轻微震荡性。稳健意味着财政政策的转型是不温不火的,运用的是“目标明确,小步微调”的高超宏观调控手法,将政策变化带来的潜在风险化为最小。因此,稳健财政政策并不意味着对财政政策**作用的瞬时放弃,而是在长期中逐步降低经济增长对赤字财政的依赖程度,李渗将中国经济增长引领到更加健康、稳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上来。2、避险。稳健的第二重内涵是避险,即规避经济过热和赤字激增两方面的风险。应该说,1998年积极财政政策的出台也是避险的政策选择,那时亚洲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增长放慢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内需不足的巨大风险,而政府通过增发长期建设国债为主要内容的积极财政政策有效**了总需求,给经济增长注入了政策动力,将通缩风险有效化解。但时移事异,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重新带来了经济过热(转载自中国教育文摘,请保留此标记。)的通货膨胀风险,稳健财政政策通过对政府支出的抑制避免了通胀风险的集中。此外,七年间发行的9100亿元国债直接带来了高额财政赤字,2002年及2003年财政赤字连续两年达到3198亿元,刷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纪录。财政赤字居高不下将使国民储蓄下降,长期利率上升,进而导致国内资本存量较少,经济缺乏长久增长的动力。而稳健财政政策的适时推出避免了中国经济陷入赤字漩涡的风险,保障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安全性。3、公平。稳健的第三重内涵是公平,即促进了财富在代际间的合理分配。政府的赤字财政数裤政策可能**了一代人的消费,但如果这种积极财政长期化,将使得这一代人过多消费,买单的将是下一代人,也就是造成了财富在代际间的不公平转移。欠债还钱是天经地义,政府在上一代人身上多花的钱总是要靠税收来弥补,而承担这一税收义务的很可能是下一代人,债务将成为赤字财政政策留给下一代人的遗产。这种财富跨代再分配造成了福利天平的倾斜,稳健财政政策及时终止了赤字财政政策长期化的趋势,重新将国债负担交回受益的一代人,促进了长期中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扩张性或积极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增加政府购买和加大公共支出,进而带动私人部门的投资和消费,通过**社会累积需求的形成,实现对于国民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但是,积极财政政策在**经济扩张的同时也可能产生紧缩效应,这些紧缩效应主要表现为如下两种形式:首先,政府增发国债和扩大支出势必减少公共储蓄,由此造成的货币需求压力会迫使利率上升,从而减少私人部门的投资,这就是积极财政政策产生的对于私人部门投资需求的“挤出效应”;其次,财政扩张可能引起的本币升值将产生本币升值的压力,从而促使汇率上升,进而降低国外需求,对经济产生一定的紧缩效应。总之,在新的经济背景下,财政政策由“积极”转向“稳健”是与时俱进的明智选择,“适度、避险、公平”的三重内涵注定稳健财政政策将成为中国经济理性前行的政策保障

稳健的财政政策

稳健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控制财政赤字、调整收支结构、增收减支等,不断改革达到宏观调控平衡和均衡发展目的的中性财政政策。其表姿乱现形式是基本维持现有规模,保证政策的可持续性,对于发展成熟的行业进行适当控制,对于薄弱领域加大投入。

稳健财政政策宽厅具体内容

1、调整投资政策:投资规模偏大,速度过快,房地产方面的投资比重过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薄弱,需要相应的政策调整,对不合理投资进行控制,加强公共建设投资;

2、调整税收政策:调整增值税,对于民间投资适当减税。对进行办学的个人、机构迹巧档实行税收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关注人才培养;

3、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适当配合:在宏观调控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是重要手段,需要保持政策间的灵活性,相互配合有利于降低财政压力实现调控目的。

稳健财政政策是什么

稳健财政政策的概述稳健财政政策是财政政策重要类型之一。在总量上,财政收支基本平衡,在结构上则是有松有紧,有保有控,其实质是协调发展政策。实施稳健财政政策要注重投资政策导向调整,注重税收政策的结构性调整,注重促进科技进步,注重构建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体系,注重与货币政策的恰当配合。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政策核心是松紧适度,着力协调,放眼长远。具体说就是注重把握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十六个字。我国积极财政政策实施七年来,拉动了经济增长,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但宏观经济环境所发生的变化以及宏观财政运行所客观存在的隐忧,需要相应地调整财政政策,为此,积极财政政策的淡出和稳健财政政策的实施是顺时应势之举。稳健财政政策的实质金人庆主要是从宏观调控方面来谈论稳健性财政政策的。他认为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就是经济学上讲的中性财政政策,主要是要服从服务于改革发展大局,服从服务于中央宏观调控大局,宏观上既要防止通货膨胀的苗头继续扩大,又要防止通货紧缩趋势的重新出现;既要坚决控制投资需求膨胀,又要努力扩大消费需求;既要对投资过热的行业从紧,又要着力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政策核心是松紧适度、着力协调、放眼长远。具体来说,要注重把握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十六字方针。贾康为,宏观调控政策中性的导向,是以总量特征的直观形式给出当前财政政策转型的基本定位与趋向。动态上看,中性就是总量上既不扩张也不收缩,其中的基本含义是宏观经济运行态势变化之后,现阶段还不宜简单采取全面紧缩的调控方法,既不能不转弯,又不能急转弯,而应当是在稳健把握之下着力协调,在调减扩张力度中区别对待,即有保有控。按科学发展观实施公共财政职能,既有不少越位需要退出,又有许多缺位和不到位需要填补和加强。这里强调的是总量控制、松紧适度下的结构优化调整,即对有些项目降低支持、放缓支持或者不支持,而对有些项目继续支持。以这种区别对待的方式,通过调整财政收支的流向与流量,达到总量中性和结构优化的效果。高培勇认为,所谓中性财政政策,就其本来含义讲,就是财政收支保持平衡,不对社会总需求产生扩张或紧缩的影响。就当前宏观经济调控的主局烂要任务而言,对中性财政政策的基本要求,就是不给经济带来扩张性的影响。陈共发表论文,提出其观点:按财政原理,稳健财政政策维持赤字规模不变,基本上可以称之为中性。现在命名为稳健性财政政策,这种提法的缺陷,是政策目标不够明确,但它的好处是稳妥,可以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灵活调整松紧关系,做到松紧适度。并认为,在经济增长和经济调整时期,不可能实行紧缩政策,也不可能实行中性政策。因为第一,既然存在赤字,则说明仍然是松的政策;第二,如果维持赤字的原有规模,而赤字占GDP的比重会出现下降趋势,实际上对财政支出有所紧缩,则以上两点体现了松中有紧;第三,如果再考虑为了支持体制改革和体制创新而适度控制财政收入的增长桐掘漏速度,则是对市场或企业的放松,也是松中有紧。因而认为,保持适度的赤字和国债规模,从政策类型来看,仍然是一种偏松政策,或者是一种松中有紧的政策。综上所述,可以认为,稳健财政政策基本内涵包括四个方面:(1)基本维持现有规模的水平,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2)合理调整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增强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3)优化支出结构,加强管理,提高效率;(4)促进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可以认为,稳健财政政策属中性政策类型,在总量上,财政收支基本平衡,在具体结构内容方面,则是有松有紧、有保有控,在涉及到诸如科技创新、教育、能源、农业等薄弱领域,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而在诸如水泥、钢铁、电解铝等行业,则需要进行控制。因而,稳健财政政策的目标,首先是配合经济的宏观调控,缓解当前的结构性矛盾,从长远目标着眼,则必须标本兼治,致力于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其实质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也可称为协调发展政策。稳健的财政政策的基本内容与地位我国实行稳健财政政策的基本内容,概括地说:1.控制财政赤子;2.推进改革;3.调整结构;4.增收节支。总之既包括财政收支供需总量散镇的调控平衡;又包括社会、经济、教育文化等结构的调整与均衡发展。稳健的财政政策是一个国家根本性的、长期性的、基本的财政政策,不是保守的或停滞的财政政策。所谓保守的财政政策它是重在温室保养与保重,维持旧的状态,不求改革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财政政策,是规模与效益、速度与质量相统一的财政政策,是高水平、高质量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财政政策不是同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务相悖的财政政策,而是在坚持硬道理,坚持第一要务的方向和前提下,解决如何发展和怎样发展的财政政策。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是什么

积极的财码锋政政策是通过扩大财政支出,使财政政策在启动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中发挥更直接、更有效的作用。稳健的货币政策,是指根据经济变化的征兆来调整政策取向,当经济出现衰退迹象时,货币政策偏向扩张;当经济出现过热时,货币政策偏向紧缩。

1、货币政策(MonetaryPolicy)是一个国家或是经济体的货币权威机构(多数国家由央行来执行)利用控制货币供应量,来达到影响其他经济活动所采取的措施。

2、主要手段包括:调节基础利率、调节商业银行保证金、公开市场操作。一般而言,货币政策的主要目的是防止通货膨胀。多数国家的央行将目标通货膨胀率设定为1%-3%(少数国家例外,如美国、日本)。

稳健财政政策(稳健财政政策)(图1)

3、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两大基本政策手段,主要是通过实施扩张性或收缩性政策,来调整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二者各有侧重,既有区别又有紧密联系。

拓展资料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区别

1、调节的范围不同。

财政收支及其政策体现政府职能的各个方面,其调节范围不仅限于经济领域,也涉及社会生活的其他领域;货币政策主要处理商业性金融系统功能边界内的事务,其调节范围基本上限于经济领域(当然,可以由经济领域间接传导到其他领域)。

2、政策的制定者不同。

财政政策是由国家财政机关制定的,必须经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通过,而货币政策是由中央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直接制定的。

3、政策目标有区别。

虽然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都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目标,但各有侧重。货币政策侧重于货币稳定,而财汪洞政政策多侧重于其他更广泛的目标。

在供给与需求结构的调整中,财政政策困模枯起着货币政策所不能取代的作用,调节产业结构、促进国民经济结构的合理化。在调节收入分配公平方面,货币政策也往往显得无能为力,只能通过税收、转移支付等财政政策手段来解决。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趣虎号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uhuhao.com/wzfl/6566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