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文章分类 > 生活百态

小冰河时期(上一次小冰河时期)

什么是小冰河时期,为何地球会发生冰川期和小冰河时期

关于气候这个问题,长期以来都是我们人类备受关注的一个话题,然而就在最近,根据美国宇航局(NASA)的相关报告指出太阳活动将有可能达到近200年来的最低水平,这也就意味着全球即将降温。

由此一些科学家们就推测地球可能会在15年内进入新一阶段的冰河时期,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我们人类该如何应对这一灾难呢?

冰河时期到底是什么?

冰河时期又称“冰川期”,是指地球在遥远时期里陆地和海洋都被冰层覆盖的时期,而在此期间温度也会发生骤降,因此也会改变地球地面的植物和动物的生存环境。

一般来说,冰河时期的时间可以维持很久。冰河时期又被分为“小冰河期”和“大冰河期”,两者相比而言,小冰河期的毁灭性比较小,但给人类还是会带来不小的打击。

虽然地球从诞生为止已经有了四十几亿年的时间,但在绝大部分的时间内并没有人类的存在,由此可以推测出,地球曾经在数十亿年的时间里极有可能发生过多次冰河期。

是什么原因导致地球进入了冰河时期?

迄今为止,关于冰河时期的形成原因众说纷纭,并没有明确的定论。

有部分学者认为很有可能和地球自转时,地轴周期性倾斜角度的改变,导致阳光照射量减少有关,但是感到疑惑的是,这些变化虽然能够改变入射阳光的分布,但是并不会改变太阳的入射能量,也就是说不会导致地球上气候发生极大的变化;

有的认为太阳运行到近银心点区段时的光度最小,使行星变冷而形成地球上的大冰期;还有的认为是银河系中物质分布不均,太阳通过星际物质密度较大的地段时,降低了太阳的辐射能量而形成地球上的大冰期……不过许多的研究者们认为极有可能与太阳系在银河系的运行周期有关。

影响小冰期时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首先地球气候的好坏取决于大气环流和太阳的辐射,并且科学家们经过对太阳的400年研究发现,太阳黑子的数量是影响小冰期的主要纳轿因素,这一结论并不是没有根据的。

据历史记载1600年到1750年之间,也就是明末清初时期,英国天文学家爱德华·沃尔特·蒙德记录太阳黑子的数量,并且发现其数量只有50颗左右。

一般来说在这样的时间段内,太阳黑子应该有4万到5万颗才对啊,由此可以发现太阳黑子的数量在骤减,与此同时,中国也在发生地质灾害,随之小冰期时代到来,史称“明清小冰期”;

另一个因素则很有可能是由于火山喷发,据记载在1601年是地球历史上最寒冷的一年,那时候气温骤降导致北方国家的农庄庄稼产出几乎为零,百姓们个个饥饿难耐。

南方国家也出现了桃花迟迟不开的现象,与此同时秘鲁某地的活火山也已经持续喷发了15天,并且由于大约30立方千米的火山灰喷入大气层,导致大量的微量颗粒随着大气流动竟然走向各个国家,进而导致全球气候的恶化。

现如今全球变暖在持续发展中,按理说地球应该不会进入小冰河时期,但就改汪在最近有人认为全球变暖很可能要开始停止了,2050年到来的时候地球很有可能会进入到一个小冰河时期。

小冰河时期会来临吗?

首先影响“小冰河时期”的主要因素就是太阳黑子,根据英国诺桑比亚大学数学教授扎尔科瓦的数学模型指出,在近11年期间,太阳活动中包含太阳辐射、太阳黑子呈递减模式降至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初小冰河期以来的最低点,太阳黑子也将减少60%,而太阳又是地球热量来源的主要渠道之一。

试想一下,如果太阳活动的水平下降,这肯定意味着它释放的能量在下降,地球上的温度也会降低,那么地球确实有可能会进入“小冰河时期”。

再加上美国宇航局科学报告指出,迄今为止,北极海冰覆盖面积比过去10年中的大多数年份都更广,这让大家都以为地球进入“小冰河时期”是“铁板上钉钉”的事情。

但是令人大跌眼镜的是经过科学家们最后分析得出,北极海冰覆盖面积广竟然是因为季节性异常的原因。

虽然北极地区在持续不断的冷空气影响之下,海冰出现了比最近几年更大覆盖,但是只能相对部分时段多了点,同时在秋季和冬季的月份中增长也存在很多不足,无法使海冰恢复到长期平均水平,所以整体的海冰仍低于正常水平。

根据观察北极海冰在一年之中主要生长就是在2月到4月的时段之中,虽然2020年海冰在3月5日达到了年度最大范围,刷新7年的海冰覆盖新高。

但是仍比1981-2010年的平均最大值低590000平方公里,我们对比下有记录以来的最低数据,就可以看出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差距还核茄仔是很大,也算是我们在短时间内一个气候升温情况的体现,只有当气温不断上升的时候,海冰的覆盖才会降低。

当然这次我们也看到了季节性的波动导致了海冰的一个变化,未来可能在全球变暖导致的极端季节性模式之下,会产生更多的海冰。并且根据伍兹霍尔研究中心的科学家珍妮弗·弗朗西斯表示,由于天气和洋流的波动,每年北极之间都可能会有很大的变化,所以属于波动状态。

综合了南北极地区的数据情况,全球确实都出现了一波海冰“反弹”的模式,但是并没有改变整体的一个海冰覆盖率,所以说无论是南极还是北极,海冰都还在持续的下降之中,全球变暖确实还在发展中,至于地球到底即将是否进入到“小冰河时期”并没有准确的答案,毕竟科学家们推测的也只是有可能。

如果地球进入冰河时期会有什么危害呢?

首先在进入冰河时期的这段时间内,地球的温度肯定会不断的下降,那地球的生态环境也会发生巨大变化,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适应能力弱的物种将会灭绝了,而留下来的就是一些适应能力强的物种。

当然,这些物种为了能够适应环境,其身体特征也会发生一些变化,可以说,每一次的冰河时期都是大自然对生物的一次选择,小冰河期平均每一个世纪就会发生一次,时间周期也比较短,持续时间大约是几十年左右,而相对于大冰河时期来说小冰河期影响力比较小,但是对于人类和其它的物种的生存来说,还是会有不小的影响呢!

其次粮食会大大减产,如果粮食和肉类食品面临匮乏,那么将会直接威胁到国家的稳定安全,人类为食物而引起的恐慌和争斗,将不再是落后村落中才会发生的事。

根据历史记载,明朝末期正是由于出现了小冰河时期才导致了一个王朝的覆灭,如果地球进入冰河时期的时间太长,我们人类极有可能也会成为地球上的一任过客。

小冰河时期(上一次小冰河时期)(图1)

如果地球真的进入冰河时期我们人类并不是没有办法来应对,首先我们可以寻找有效持久的热源,在新热源附近重建聚集地,重构新农业,保持食品生产和生活必要物资的制造,当然以目前人类的科学技术而言,有效持久的热源有核发电厂附近,地热产生地,火山口附近等等。

但是真正适合人类聚集的只有核发电厂及地热产生地,我们可以通过融化河冰和采集地下水获得水源,通过供热可以种植一些农作物,维持少量的圈养动物,并在一定程度上重构工业体系。

我们应该清楚恶劣的环境和工业供给根本不可能维持绝大部分人类的生存,因此到时候全球人口肯定会大幅减少,政治及社会体系也会变得更为简单。

小冰河时期是多久

小冰河时期(约1350年至约1850年的时期)。

气象史上有个“小冰河时期”,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研究,这段时期是指从约1350年到约1850年,当时多处地区包括中国的年平均气温都比现在要低,夏天大旱与大涝相岁樱继出现,冬天则奇寒无比,不光河北,连上海、江苏、福建、广东等地都狂降暴雪。乎掘丛

中国明末清初人叶梦珠撰写的《阅世编》、清朝中后期人陈其元撰写的《庸闲斋笔记》,以及《明史·五行志》、散梁《清史稿·灾异志》等等文献中都提到了这种奇特气象。

小冰河期多久出现一次

小冰河期大多是间隔2亿5千万年出现一次。

极地或高山地区地表上多年存在并具有沿地面运动状态的天然冰体。冰川多年积雪,经过压实、重新结晶、再冻结等成冰作用而形成的。它具有一定的形态和层次,并有可塑性,在重力和压力下,产生塑性流动和块状滑动,是地表重要的淡水资源。国际冰川编目规定:凡是面积超过0.1平方千米的多年性雪堆和冰体都应编入冰川目录。

我国历史上都有那些朝代处于小冰河期

我国历史上处于小冰河期的朝代有:殷商末期、西周初年、东汉末年、三国、西晋、唐末、五代、北宋初、明末、清初。

1、第一次小冰河期有:殷商末期到西周初年。

2、第二次小冰河期有:东汉末年、三国、西晋。

3、第三次小冰河期有:唐末、五代、北宋初。

4、第四次小冰河期有:明末清初。

其中明朝小冰河时期是指中国明朝末期出现了极冷的气候灾害。明朝晚期,当时整个中国的年平均气温都比现在要低,夏天大旱与大涝相继出现,冬天则奇寒无比,不光河北,连上海、江苏、福建、广东等地都狂降暴雪。

“小冰河期”将导致地球气温大幅度下降,使全球粮食大幅度减产,由此引发社会剧烈动荡,人口锐减。中外专家指出,明朝灭亡後的1650—1700年间是整个小冰河时间中最寒冷的时期之一。有学者认为小冰河时期是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扩展资料:

早在20世纪70年代,中国著名的科学家竺可桢就在这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竺可桢注意到,清朝初年,一位爱国历史学家谈迁,写了一本叫《北游录》的书,书中的一段记载,可以还原小冰期时中国江南的寒冷程度。

1653年(顺治十年)阳历7月底,谈迁从家乡杭州出发,由运河坐船前往北京;11月7日,他到达天津,到18日运河就封冻了。谈迁在北京住了三年,(顺治十三年)阳历3月,等到3月7日,运河开冻,他坐船南返。

由谈迁的记载可以推算出,顺治年间,北运河每年封冻的时间长达110天,比上世纪50年代,华北最冷冬天时北运河封冻的时间还要长。

小冰期时代,不仅中国北方受到影响,就连江南,也因为气温的异常,出现了河面结冰的情形。谈迁提到,1654(顺治十一年)阳历11月,吴江运河冰厚三尺多,而且从吴江一直冻到嘉兴,要壮士凿冰,每天才能前行3-4公里。

阳历11月南运河封冻,这在历史上是少有的,可见顺治年间,江南天气的寒冷。另外,当时,也出现了长江结冰的记载。

明清小冰期时,由于温度的下降和干冷天气的持续,中国的农业经济经历了严峻的考验,究竟有多严峻。从清塌枣朝初年叶梦珠编辑的《阅世编》中可见一斑。书中提到,江西的柑橘,向来是贡品,家家户户广泛栽种。

然而,在明清小冰期最盛的顺治、康熙年间,橘子常常被冻死。受到打击的橘农吓得不敢再种橘子了。

明清小冰期时,在中国,就连气候一向温暖的珠江三角洲也遭遇了异常天气,广州等地频繁遭遇降雪,并出现牲畜冻死的现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小冰河期

参考歼纤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明朝小冰河时期

参考资料来源:浙江在线——时政新闻>专题文章>明清“小冰河期”冷了团改拆300多年

关于小冰河时期,上一次小冰河时期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趣虎号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uhuhao.com/wzfl/65957.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