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雷阵雨(中雨和雷阵雨有什么区别)
什么叫雷阵雨
雷雨是空气在极端不稳定状况下,所产生的剧烈天气现象,它常挟带强风、暴雨、闪电、雷击,甚至伴随有冰雹或龙卷风出现,因此往往可造成灾害。
雷雨大体可分为两类,一为锋面雷雨,另一为气团雷雨。每年自3月起开始增加,到7、8月达最盛时期;其中 3~6月间的雷雨多属锋面雷雨,7~9月间者多为气团雷雨。
雷雨的诞生:
单独一块雷雨云(即积雨云)的生命殊为短暂,通常仅不过一两小时,其间可划分为发展期、成熟期及消散期三个阶段(图11)。在第一阶段先是形成一股上升气流,把温暖潮湿的空气送到半空中。上升的空气遇冷,其中水汽即开始凝结而变成云。当气流继续上升,云也就越积越高,直上更冷的高空。云中的水珠变得更大更重。有的冻结成雪或雹,有的雨滴越结越大,直到无法再被上升气流所支持时即开始落下。随雨而来或先雨而至的下降气流,会造成凉爽的阵风,此即意味著一场雷雨快要来临。
汹涌如浪的气流,在雷雨云中会产生静电,其成因迄今还不能完全明白,部分原因可能是由於水滴的摩擦和分解。正电荷在云的上端,而负电荷则在下方吸引著地上的正电荷。云和地之间因空气作了绝缘体,在短暂时间内阻止了两极电荷寻找均衡的电流通过。两极电荷形成的电压大到可冲破绝缘的空气时,闪电就发生了。(在有些大雷雨中,静电电压可达几百万伏特。)闪电会发生在云块裏,或发生在两云块之间,也有的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发生在云块与地面之间。就全世界来说,闪电击中地球的次数平均是每秒钟约一百次。
大多数闪电都是连击两次。第一击叫「前导闪击」,是一股看察码不见的带电空气作
前导,直下到近地面处。这一股带电的空气像一条电线,为第二击电流建立一条导路。在前运洞导接近地面的一刹那,一道「回击」电流就沿著这导路跳上来,於是就发生看得到的闪电和听得见的雷声,这是第二击。
这种回击电流有一电力核心,周围有一圈像管子的炽热空气把它套住,这层热空气就会发光、膨胀和爆炸,那就旁没枯是雷。爆炸发生时差不多马上就看到闪电,但雷声总是稍后才到,此乃因为声音速度(约每秒 340公尺)较光速(每秒30万公里)为慢之缘故。
闪电使雷雨云中不平衡的电势趋於均衡。同样的,降雨时造成的下降气流使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温度趋於均等。而使地面凉下来,热空气便不再上升,所以在夏季短暂的雷雨过后,天气常很快转晴。
雷阵雨是什么雨
雷阵雨是一种一种伴随着有雷电的阵雨。
雷阵雨是在夏季碧皮通常出现的一种天气现象,通常表现为大规模云层运动,比阵雨剧烈的多,通常还会伴有电闪雷鸣。
在夏季由于太阳光直射地面的水蒸气蒸发速度高于其他季节,因此贴近地面空气温度比较高,这样就猛笑会有更多的水汽,而空气密度越小,空气就会变轻。
变轻的空气会不停上升,随着海拔高增加,温度也会逐渐下降,空气也就渐渐变凉无法容纳充沛的水汽,一部分水汽形成小水滴,天空就会出现云。
而水滴由于太小,上升管的热气流也拖住了它们,并把悬浮的水滴往更高处推送,云就会越积越多。
由于积雨云内的小水滴不断碰撞形成较大水滴开始下落时,从地面上升以及热空气就一个劲网上冲,两者摩擦带上电荷。
上升气流带正电荷而下落的水滴带上负电荷,对着时枝慧含间推移的过程,积雨云顶部几级了大量正电荷,底部大量负电荷,从而形成了雷阵雨。
扩展资料:
关于雷阵雨现象的发生,关键的在于两点:能否有触发条件、触发之后能否有环境使得对流继续发展和维持。
触发条件包括地形、低空急流、超低空急流、地面辐合线、切变线、高空槽等等等等,但它们一天之间都可以有,这个东西也一定程度影响了雷阵雨什么时候出现。
这个原理就和煮开水一样,被太阳晒了一上午之后的地面就像平底锅一样加热着空气,空气受热就会上升,对流冒泡,突破一定界限就会出现雷阵雨。
用专业的角度去看就是,下午之后,白天边界层大气被加热后能量增加到大气可以自由对流,从而突破夜间边界层,使其从下至上减弱消失,并伴有上升运动甚至成云致雨。
而且有一个很神奇的现象,就是这个雨下一阵就停了,到了晚上基本上就是多云天,甚至晴空万里。
这个能量的积累往往是下午的时候达到最大,所以这种雷阵雨偏爱于在天气热的中午至傍晚出现,下雨会消耗大气中的能量。
到了夜间,夜间边界层的建立在一定条件下,对于低空急流的建立会有显著的贡献,低空偏南风急流是会输送不稳定能量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雷阵雨
雷阵雨什么意思
雷阵雨的意思是一般指是团首帆一种伴有雷电的阵雨现象,表现为大规模的云层运动,比阵雨要剧烈得多,还伴有放电现象,常见于夏季,雷阵雨来时,往往会出现狂芹誉风大作、雷雨交加的天气现象,持塌雹续及强烈的雷雨,往往可达暴雨的程度。
雷阵雨的现象描述为雷阵雨来时,往往会出现狂风大作、雷雨交加的天气现象,持续及强烈的雷雨,往往可达暴雨的程度。
雷阵雨的分布特点:从一天内时段看,雷阵雨多发生在下午和傍晚,世界上雷雨最多是印度尼西亚的茂物市,平均每年有322个雷雨日,故有“世界雷都”之称,中国雷雨最多的地区是南岭山地,平均每年有50个雷雨日。
什么是雷阵雨 暴雨、阵雨、雷阵雨有什么区别
导语: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雷阵雨的天气是多发生在夏天。在雷阵雨较大时,大家要远离树木,可以选择建筑物躲雨。最近我有些朋友不清楚,什么是雷阵雨?暴雨、阵雨、雷阵雨有什么区别?下面是我整理收集的内容,供大家欣赏,希望大家喜欢。
什么是雷阵雨
雷阵雨是一种伴有雷电的阵雨现象。产生于雷暴积雨云下。表现为大规模的云层运动,比阵雨要剧烈的多,还伴有放电现象,常见于夏季。
从一天内时段看,雷阵雨多发生在下午和傍晚。
陆上在夏季午后热力对流强盛时出现机会较多,形成“热雷雨”。在海上,因夜间海面降温较缓慢,空气反而很不稳定,所以常产生夜雷雨。锋面附近在产生雷暴的同时,能产生锋面雷雨。在山区,可有地形雨出现。雷雨一般带有阵性,出现时常有强风。有时也伴有龙卷及冰雹。持续及强烈的雷雨,往往可达暴雨的程度。世界上雷雨最活跃的地区在热带和山地。热带平均每年有75-100个雷雨日,中纬度地区有20-50个雷雨日,极地地区只有几个雷雨日,北纬82度以北全年无雷雨。
世界上雷雨最多是印度尼西亚的茂物市,平均每年有322个雷雨日,故有“世界雷都”之称,中国雷雨最多的地区是南岭山地,平均每年有50个雷雨日。海南岛那大市全年平均有130个雷雨日,有中国“雷都搜蠢册”之称。长江以南地区年平均有20个以上雷雨日,华北平均全年约有10个雷雨日,黄河长江之间有雷雨日10-20个,东北、西北地区全年雷雨日不到10个。中国雷雨夏季最多,春秋两季雷雨注意世宏发生在江南地区,冬季最少。十月以后,长江以北,雷雨基本绝迹。
暴雨、阵雨、雷阵雨有什么区别
暴雨比雷阵雨和阵雨都要大得多。
暴雨:是降水强度很大的雨,雨势倾盆,我国气象上规定,24小时降水量为50毫米或以上的雨称为“暴雨”。
按其降水强度大小又分为三个等级,即24小时降水量为50~99。9毫米称“暴雨”100~200毫米以下为“大暴雨”;200毫米以上称“特大暴雨”。
阵雨:雨时短促、开始和终止都很突然、降水强度变化很大的雨。有时伴有闪电和雷鸣,多发生在夏季。
短时间内强度有显著变化档唤的降雨大雨一般指日(24小时)降水量为25-49。9毫米的降雨。
雨降如倾盆,模糊成片;洼地积水极快;屋顶有哗哗雨声;12小时内降水量15~30mm或24小时内降水量25~50mm的降雨过程。
雷阵雨:是一种天气现象,表现为大规模的云层运动,比阵雨要剧烈的多,还伴有放电现象,常见于夏季。雷阵雨来时,往往会出现狂风大作、雷雨交加的天气现象。
雷阵雨注意事项
01、带伞、夏季,天气多变,看着万里晴空,可能一会就会下雨,一定要随身携带雨伞,以免下雨的时候淋雨,淋雨容易感冒,身体着凉,特别是女孩子,最好不要淋雨,以免伤害身体。
02、切断电源、雷雨来临时,一定要把电源切断,特别是电视机、冰箱、电脑等,电器设备,容易引雷入室,电视机、电冰箱、电脑等容易被雷击中,损坏电器,甚至引起火灾。
03、高地势避雨、下雨天,尽量少出门,在室内还是比较安全的,如果实在没有办法或者是途中下暴雨,一定要选择地势较高的地方避雨,这一点大家应该都知道原因,另外,地面积水较多的时候,不要贸然去趟水,因为不确定路况。
04、树下不能避雨、大多数人都喜欢到树下避雨,其实树下避雨不安全,孔子有告诫自己的弟子,千年古树莫存身,其实就是告诫颜回下雨的时候不要在树下避雨,因为树木容易招雷劈。
05、雷电天气不要打电话、有雷电的时候,要关闭手机,切忌不要打电话,在雷雨天气,手机以及耳机都是强引电的物体,在雷电天气的情况下,打电话是非常不安全的,所以在雷电天气,不管是室外还是室内都不要打电话。
06、减慢速度、在雷电天气时,很多然着急赶回家,开始加快速度,其实雷电天气,快速开摩托、骑自行车、雨中狂奔,会因为身体跨度大,导致电压大,这样更加有危险,更容易伤人。
07、汽车进水,选择逃生、如果外出遇到暴雨天气,汽车一定要慢性,避开积水路段,如果是大暴雨,汽车进水,应该迅速打开车门逃生,另外,车上应该准备一些专业逃生用锤,以免需要的时候使用。
关于本次什么是雷阵雨和中雨和雷阵雨有什么区别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
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趣虎号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uhuhao.com/wzfl/66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