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简介(伍子胥简介及生平事迹)
伍子胥是谁伍子胥简介
伍子胥,是春秋末期时期吴国的一名大夫和军事家,而说起伍子胥,其实也是可以和端午节有所链接,而关于伍子胥最后结局又是怎样的呢,那么伍子胥是谁?伍子胥简介到底如何?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伍子胥是谁?伍子胥简介
春秋末期吴国大夫:伍子胥
伍子胥(公元前559年—公元前484年),名员,字子胥,本楚国椒邑(一说湖北省监利县黄歇口镇,一说安徽省全椒县)人,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哪锋。以封于申,也称申胥。
伍子胥曾多次劝谏吴王夫差杀勾践,夫差不听。夫差急于进图中原,率大军攻齐,伍子胥再度劝谏夫差暂不攻齐而先灭越,遭拒。夫差听信太宰伯嚭谗言,称伍子胥阴谋倚托齐国反吴,派人送一把宝剑给伍子胥,令其自杀。伍子胥自杀前对门客说:“请将我的眼睛挖出置于东门之上,我要看着吴国灭亡。”在伍子胥死后九年,吴国为越国偷袭所灭。
伍子胥之父伍奢为楚平王子建太傅,因受费无极谗害,和其长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从楚国逃到吴国,成为吴王阖闾重臣,是姑苏城(苏州城)的营造者,至今苏州有胥门。公元前506年,伍子胥协同孙武带兵攻入楚都,伍子胥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以报父兄之仇。吴国倚重伍子胥等人之谋,西破强楚、北败徐、鲁、齐,成为诸侯一霸模缓辩。
伍子胥的结局
夫差继位后,打败了越国,越王勾旦缺践投降,伍子胥认为应一举消灭越国,但是夫差为伯嚭所谗,不听“联齐灭越”的主张,反派伍子胥出使齐国。伍子胥对他的儿子说:“我多次规劝大王,大王不采纳我的意见,我现在已看到吴国的末日了。你与吴国一起灭亡,没有好处啊!”于是将他的儿子托付给齐国的鲍牧,就返回吴国向夫差汇报。伯嚭乘机进谗言,诬陷伍子胥有谋反之心。
公元前484年,夫差便赐死伍子胥,赠剑令他自尽。伍子胥仰天长叹说:“唉!奸臣伯嚭作乱,大王反而杀我。我使你的父亲称霸诸侯。在你还未被立为太子的时候,几位公子都争立为太子,我与先王冒死力争,差点不能被立为太子。你被立为太子后,想将吴国分一半给我,但我并不敢有这种奢望。可是如今你竟听信奸佞小人的谗言而杀害长辈。”伍子胥在愤恨之余,留下遗言,要家人于他死后把他的眼睛挖出,挂在东城门上,亲眼看着越国军队灭掉吴国。
吴王夫差极怒,五月初五把伍子胥的尸首用鸱夷革裹着抛弃于钱塘江中,吴人哀怜他,为其在江上立祠,命名为胥山。后来吴国果然被越王勾践所灭,夫差羞于在阴间见到伍子胥,用白布蒙住双眼后才举剑自尽。
伍子胥有一子被托付于齐国的鲍氏,后来别为王孙氏。
关于伍子胥的一夜白头的传说故事
一夜白头
伍子胥携楚太子建之子胜逃奔他国,被楚兵一路追杀。伍子胥二人碾转到了离昭关六十里路的一座小山下,从这里出了昭关,便是大河,径直通吴国的水路了。然而,此关被右司马远越领兵把守,很难过关。
扁鹊的弟子东皋公(扁鹊出生在公元前407年,这里说是扁鹊的弟子伍子胥简介,传说的真假有待稽考)就住在山中,他从悬赏令上的图例中认出了伍子胥,他很同情伍子胥的冤屈与遭遇,决定帮助他。
东皋公把二人带进自己的居所,好心招待,一连七日,却不谈过关之事。伍子胥实在熬不住,急切地对皋公说“我有大仇要报,度日如年,这几天耽搁在此,就好像死去一样,先生还有什么办法呢?”,东皋公说“我已经为你们筹划了可行的计策,只是要等一个人来才行。”伍子胥犹豫不决,晚上,寝不能寐:他想告别皋公而去,又担心过不了关,反而惹祸;若是不走,不知还要等多久?如此翻来覆去,其身心如在芒刺之中,卧而复起,绕屋而转,不觉捱到天亮。东皋公一见他,大惊道“你怎么一夜之间,头发全白了?”伍子胥一照镜子,果然全白了头,不由暗暗叫苦。皋公反而大笑道“我的计策成了!几日前,我已派人请我的朋友皇甫讷来,他跟你长得像,我想让他与你换位,以蒙混过关。你今天头发白了,不用化妆,别人也认不出你来伍子胥简介,就更容易过关了”。
当天,皇甫讷如期到达。皋公把皇甫讷扮成伍子胥模样,而伍子胥和公子胜装扮成仆人,四人一路前往昭关。守关吏远远看见皇甫讷,以为是伍子胥来了,传令所有官兵全力缉拿之。伍子胥二人趁乱过了昭关,待官兵最后追拿到皇甫讷时,才发现抓错了。但是,官兵都认识皇甫讷,东皋公又与守关长官远越要好,于是,此事安然过去。
伍子胥的个人简介
伍子胥(?~公禅乎高元前484)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谋略家。名员(音云,yun第二声),字子胥。春秋时楚国人。属今监利县人,县城大车站外有其雕像。也有一说在襄樊市谷城冷集区贺尺沈湾(原系光化富乡村,1949年划归谷城)人封于申地,故又称申胥。伍子胥的父亲叫伍奢,伍员的哥哥叫伍尚。<伍子胥-奇谋战圣>称:伍子胥是姑苏城的创建者.他的祖父叫伍举,因为侍奉楚庄王时刚直谏诤而显贵,所以他的后代子孙在楚国很有名气。伍子胥伍子胥本为楚国人。性刚强,青少年时,即好文习武,勇而多谋。周景王二十三年(前522),因遭楚太子少傅费无忌陷害,父、兄为楚平王所杀,被迫出逃楚国,发誓必倾覆楚国,以报杀亲之仇。伍子胥在伍子胥入吴之前,跟随楚国太子建到齐国。后又到郑国。太子建和晋国君王私通。要做晋国攻打郑国的内应,伍子胥劝说建,郑国以忠义对待他们,他们怎么能背叛郑国呢?但是太子建说他已和晋国说好了。就不听伍子胥的劝说,后来被郑国知道后,郑国国君就把太子建杀了。伍子胥就逃亡到吴国去。在他还没到吴国时。出了郑国都城之后,出了昭关之后还有一条河隔着。伍子胥看见没有船,内心非常焦急,突然走出一条渔船。渡了伍子胥,下船之后,伍子胥怕他说出去,就对渔翁说不要把事情说出去。渔翁非常伤心,他想他诚心渡伍子胥,但伍子胥还怀疑他,他非常敬重伍子胥,也没有抱怨他,渔翁就把船滑到江中心自沉了,以绝伍子胥的疑心。伍子胥看到后大哭,说是他害了渔翁。但有的书上说渔翁没死。后来伍子胥要灭郑国为太子建报仇,渔翁的儿子就唱了一首歌。就是老渔翁对伍子胥唱的,伍子胥想起他的恩人在郑国就班师回去了。这是后话。伍子胥伍子胥入吴后,知公子光有大志,乃用专诸刺杀吴王僚,夺取王位,得进用为“行人”(掌朝觐聘问之官),与谋国政。辅佐吴王阖闾修法制以任贤能,奖农商以实仓廪,治城郭以设守备。又举荐深通兵学的孙武为将,选练兵士,整军经武,使吴成为东南地区一强国。根据吴与周边各国的强弱形势及利害关系,与孙武等制定先西破强楚,以解除对吴之最大威胁,继南服越国以除心腹之患的争霸方略。周敬王八年(前512),针对楚国执政者众而不和,且互相推诿的弱点,提出分吴军为三部轮番击楚,以诱楚全军出战,彼出则归,彼归则出,“亟肆以罢(疲)之,多方以误之”(《左传·昭公三十年》),待楚军疲敝,再大举进攻。此后数年间,吴军连年扰楚,迫楚军被动应战,疲于奔命,实力大为削弱。随即展开大举攻楚的准备,争取与楚有矛盾的蔡、唐两国作为吴的盟国,使楚北方门户洞开,为尔后避开楚军防守正面实施突袭创造了条件。又出兵攻越,给楚造成吴不会大举攻楚的假象,并施反间于楚,使楚不用知兵善战的子期,而用贪鄙无能的子常为帅。十四年,与孙武等佐阖闾统领大军沿淮水西进,由楚防备薄弱的东北部实施大纵深战略突袭,直捣楚腹地,以灵活机动的战法,击败楚军主力于柏举(今湖北麻城东北,一说今汉顷升川北),并展开追击,长驱攻入楚都郢(今荆沙江陵西北),终成破楚之功(见柏举之战)。由于怀有强烈的个人复仇愿望,在楚未能安抚民心,激起楚国上下反对,致使吴军难以立足。(伍子胥到楚国后,听说楚平王已死,就把楚平王的坟墓撬开,用钢鞭鞭尸三百,楚国人民看到吴国人如此复仇心强,全国百姓大惧)。阖闾死前并托伍氏辅佐少君,封他最高爵位称相国公。后继事吴王夫差。二十六年,吴、越夫椒之战,越惨败几于亡国,夫差急于图霸中原,欲允越求和之时,伍子胥预见到两国不能共存之势,又洞察越王勾践图谋东山再起之心,力谏不可养痈遗患,而应乘势灭越。夫差不纳,坐视越国自大。伍子胥三十六年,及见夫差欲率大军攻齐,越王勾践率众朝贺,再度劝夫差暂不攻齐而先灭越,以除心腹之患,又遭夫差拒绝。知夫差昧于大势而不可谏,吴国必为越国所破灭,为避祸而托子于齐国鲍氏,反遭太宰伯嚭诬陷,被逼自杀。伯嚭本来也是楚国人。在伍子胥来吴国之后伯嚭才到吴国,当时有个相面的人就说伯嚭这个人没什么本事,只会拍马屁。让伍子胥堤防他一点,但伍子胥向他和伯嚭来自同一个楚国,而且和楚国都有深仇大恨伯嚭。最后由于勾践送给伯嚭大量财务和美女,伯嚭就在夫差面前进谗言。说伍子胥把儿子送到齐国就是背叛吴国。夫差用属娄剑赐伍子胥死。伍子胥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死后仅十年,越灭吴,终应其言。春秋末期吴国兴亡,伍子胥举足轻重。其治国用兵,以务实为旨,远见卓识,谋略不凡。《汉书·艺文志》著录兵书《伍子胥》十篇、图一卷,虽已亡失,当证伍子胥生前有其军事著作。从春秋时期的战争中透露出来的历史亮点:吴国在吴国历代君王和名臣(如:伍子胥)等人不断努力下,组建出来的“混合舰队”,可称中国海军鼻祖而当之无愧!当时的船只分类是:大中小三翼(战船)、其中大翼船长20米,宽达2.7米,突冒(撞击船)、桥船(为骑兵搭船用)、还有楼船是指挥舰船,分工已经初具规模。而不是像不少铁血网友所说那样,只是以平底小船为主。 2011-8-14 19:49:30
伍子胥简介 读音
伍子胥(wǔ zǐ xū)
伍子胥(公元前559年—公元前484年),名员,字子胥,本楚国椒邑(一说湖北省监利县黄歇口镇[1-2],一说安徽省全椒县)人[3],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以封于申,也称申胥。
伍子胥之父伍奢为楚平王子建太含做傅,因受费无极谗害,和其长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从楚国逃到吴国,成为吴王阖闾重臣,是姑苏城(苏州城)的营造者,至今苏州有胥门。公元前506年,伍子胥协同孙武带兵攻入楚都,伍子胥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以报父兄之仇。吴国倚重伍子胥等人之谋,西破强楚、北败徐、鲁、齐,成为诸侯一霸。
伍子胥曾多次劝谏吴王夫差杀勾践,夫差不听。配没夫差急于进图中原,率大军攻齐,伍子胥再度劝谏夫差暂不攻齐而先灭越,遭拒。夫差培老纳听信太宰伯嚭谗言,称伍子胥阴谋倚托齐国反吴,派人送一把宝剑给伍子胥,令其自杀。伍子胥自杀前对门客说:“请将我的眼睛挖出置于东门之上,我要看着吴国灭亡。”在伍子胥死后九年,吴国为越国偷袭所灭。
生平简介伍子胥
端午节的由来有一种说法是纪念伍子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把,下面是出国留学网我为您整理的“伍子胥生平简介”,仅供参考,希望您喜欢!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出国留学网查看。
伍子胥(?-前484年)(胥,音xū虚)名员(员,音yún云),字子胥,春秋时期楚国人。属今湖北监利县(另一说襄阳市谷城冷集区沈湾(原系光禅此者化富乡村,1949年划归谷城))人,后来吴国封他于申,因此又叫申胥。n伍子胥其父、兄为楚平王所杀,他逃至吴国,助吴王阖闾筑城练兵,发愤图强,任相国。夫差时劝王拒绝越国求和并停止伐齐。不谐,吴王赐剑自杀。伍子胥-生平
颠沛流离九死一生
伍子胥的父亲伍奢是楚国太子建的太傅,太子建被奸人所诬陷,伍奢也受到了牵连。伍奢被囚时,楚平王要伍子胥与其兄伍尚前往迎救,否则便杀了他们的父亲。伍子胥料到楚平王欲杀其父子,劝其兄伍尚勿往,留有用之身为父报仇,但伍尚不忍见父亲被害而不救,还是前去相救,果然不久就和伍奢一起被杀了。
此时伍子胥欲逃往吴国,奈何路途遥远,只好作罢。之后他因太子建在宋国伍子胥简介,遂投靠之,但宋国内乱,只好与太子一起奔郑。在郑国,太子为了和晋国联合谋反的意图被郑国君主知晓而被杀,最后子胥只好奔吴。途中过陈国欲出昭关到吴。
楚平王悬赏捉拿伍子胥,叫人画了他的画像,贴在楚国各地的城门口,嘱咐官吏加强盘查。伍子胥逃到吴楚两国的交界昭关时,昭关上的官吏盘查得很紧,他一连几夜愁得睡不着觉,连头发也愁白了。
幸亏遇到一个人叫东皋公,很同情他的遭遇,把他接到家里躲藏。东皋公有个朋友伍子胥简介,长得有点像伍子胥,东皋公让他冒充伍子胥过关。守关的人逮住了假伍子胥,而真伍子胥因为头发全白,守关的贺薯官吏认不出来,就让他蒙混过关了。
伍子胥出了昭关,怕有追兵赶来,急忙往前奔跑,但遇到一条大江拦住了去路。正着急时,江上有个老渔夫划着小船过来,把他渡了过去。过了大江后,伍子胥感激万分,摘下身边的宝剑,交给老渔夫说:“这把宝剑是楚王赐给我祖父的,值一百两金子。送给你,聊表我的心意。”老渔夫回答说:“楚王为了追捕你,出了五万石粮食作为赏金,还答应封告发人大夫的爵位。我不贪图赏金、爵位,怎么还会贪图你的宝剑呢?”伍子胥连忙向老渔人致歉,收了宝剑,告别而去。
伍子胥逃出楚国后,白天躲藏,晚上赶路,不久就生病了,此时盘缠用尽,三餐都成了问题,哪有钱治病?只好拖着病躯扒码,沿路乞讨。后人因此将其奉为丐帮始祖。
挖楚平王墓鞭尸三百
在吴国,伍子胥结交专诸与要离,并使专诸刺杀吴王僚,协助公子光成为吴王阖闾;其后又令要离刺杀吴王僚之子庆忌。阖闾重用伍子胥,并用伍子胥发掘的孙武为统帅,发兵击败楚国,破楚首都郢;子胥掘楚王墓,鞭尸三百,报父兄之仇。
伍子胥和申包胥原是好友,伍子胥逃亡前,告诉申包胥说:“我一定要推翻楚国,为父兄报仇。”申包胥说:“我一定会保护它,不让你得逞。”吴军攻入了郢,申包胥逃到山上躲藏,派人对伍子胥说:“你的仇未免报得太过份了吧!我听说人可以胜天,但天也会惩治人。你本是平王的臣子,今天弄到鞭尸,难道这不是没有天道吗?”
申包胥随即奔往秦国,请求秦王救楚,秦哀公不同意出兵,申包胥在秦国宫门日夜哭泣,竟连续哭了七天七夜,秦哀公终于被感动,说:“楚王虽然暴虐无道,但...
查看全文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伍子胥简介和伍子胥简介及生平事迹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趣虎号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uhuhao.com/wzfl/67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