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湖山归眼底(湖山归眼底下一句)
“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
四周洞庭湖的山水景色尽收眼底,天下百姓苦乐涌上心头。
这是岳阳楼上歌颂范仲淹的对联。
范仲淹写《岳阳楼记》里面有名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悄卜乐而乐欤!因范仲淹的这句名句,所以岳阳楼的对联“万家忧乐到心头”便说的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范仲淹这句名句的意思是:
在朝庭里做高官就担忧他的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就担忧他的君王。这就是进入朝延做官也担忧,辞官隐居也担忧。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们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的忧愁之先就忧愁,在天下人的快乐之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扩展资料:
人物简介: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
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发起“庆历新政”。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
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于途中逝世,年六十四。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闹运滚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有《液余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范仲淹
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句出自谁
这个对联是歌颂范仲淹的,是岳阳楼上的对联。
意思是:站在岳阳楼上,四周缺粗悄洞庭湖的山水景色尽收眼底,天下百姓苦乐涌上心头,即讲的是范仲淹眼观四海众生,心忧百姓困苦,乐见民众安和。
范仲淹写《岳阳楼记》里面有名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因范仲淹的这句名句,所以岳阳楼的对联“万家忧乐到心头”便说的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
岳阳楼地处岳阳,位于洞庭湖畔,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气候湿润温和,四季分明。岳阳楼坐西朝东,构造古朴独特,岳阳楼台基以花岗岩围砌而成,台基宽度17.24米,进14.54米,高度为0.65米。
岳阳楼高度19米,在建筑风格上,前人将其归纳为木制、三层、四柱、飞檐、斗拱、盔顶。岳阳楼是纯本结构,整座建筑没用一钉一铆,仅靠木制构件的彼此勾连。
扩展资料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凳模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出任泰州时伏渣,征调民众4万多人,重修捍海堰。自天禧五年(1021年)至天圣四年(1026年)完成,新堤横跨通、泰、楚三州,全长约200华里,不仅当时人民的生活、耕种和产盐均有了保障,还在后世“捍患御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地人民将所修之堤命名为“范公堤”,遗址迄今犹存。
宋建国至仁宗七十多年来,墨守祖宗家法,政尚循谨,浮华奢靡的背后潜伏着种种危机。范仲淹洞破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重视文章的政治教化作用,主张文章是政治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关系到社会风俗的醇厚讹薄、国家的兴衰成败。
在经世济时思想的影响下,范仲淹反对宋初文坛的柔靡文风,提出了宗经复古、文质相救、厚其风化的文学思想。范仲淹的文章,立足点在于政而不在于文,在价值取向上与扬雄、王勃、韩柳以及宋初复古文论一样,具有历史意义和复古精神,对宋初文风的革新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资料:范仲淹-百度百科
四面湖山归眼底歌咏的是谁
范仲淹。
“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是湖南岳阳楼的一幅对联,这是一幅纪念范仲淹的对联,意思是四周洞庭湖的山水景色尽收眼底,天下百姓苦乐涌上心头。
对联中“万家忧乐”取自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意思是:为官者(作者当时的身份)应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分愁担忧,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力,表现出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和伟大的胸襟胆魄。
扩展资料:
范仲淹生活在北宋王朝内忧外患的年代,对内阶级矛盾日益突出,对外契丹和西夏虎者册视眈眈。为了巩固政权,改善这一处境,以范仲淹为首的政治集团开始进行改氏悔革,后人称之为“庆历新政”。
但改革触犯了封建大地主阶级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而皇帝改革的决心也不坚定,在以太后为首的保守官僚集团的压迫下,改革以失败告终。“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首核宏又因得罪了宰相吕夷简,范仲淹贬放河南邓州。
在这里范仲淹应至交好友岳州知州滕宗谅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岳阳楼记》,使得岳阳楼著称于世。
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个对联歌咏的是谁呀
这个对联是歌颂范仲淹的,是岳阳楼上的对联。
意思是:站在岳阳楼上,四周洞庭湖的山水景色尽收眼底,天下百姓苦乐涌上心头,即讲的是范仲淹眼观四海众生,心忧百姓困苦,乐见民众安和。
范仲淹写《岳阳楼记》里面有名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因范仲淹的这句名句,所以岳阳楼的对联“万家忧乐到心头”便说的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
扩展资料: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世腊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搜闭滑,发起“庆历新政”。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于途中逝世,年六十四。
范仲淹政绩卓著,文态喊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范仲淹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趣虎号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uhuhao.com/wzfl/68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