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体例(史书体例)
史书的体例有哪些
(1)编年体是按年月日先后顺序来记述史实的史书体裁,如《左传》、《资治通鉴》。
(2)纪传体是以人物为中心线索来编写的史书体裁,由司马迁首创。《二十四史》全是纪传体。
(3)国别体是按国家分类记载历史。《国语》、《战国策》
(4)断代史是不连续地记载朝代历史。除《史记》外的其余二十三史。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
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
第一部断代体史书——《汉书》
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第一部军事著作——《孙子兵法》
第一部科普作品——《梦溪笔谈》
第一部水文地理专著——《水经注》
扩展资料:
编年体是中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它是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因为它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例如:《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竹书纪年》《汉纪》《后汉纪》《国榷》。
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的史书体则雹例。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因为它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因为编年体是中国最古老的历史体裁,故《隋书·经籍志》称之为“古史”。
纪传体,东亚史书的一种形式,以为人物立传记(皇帝的传记称“纪”,一般人的称“传”,特殊情形的人物称“载记”,记载制度、风俗、经济等称“志”,以表格排列历史大事称“表”)的方式记叙史实。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以前的史书多以编年体记述),中国的官方正史“二十四史”及其他史书,都依照《史记》体例,以纪传体编纂而成。而日本的《大日本史》也是以纪传体写成的。
我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以人物传记为中心叙述史实。纪是帝王本纪,列在全书前面,传是其他人物的列传,始于汉代司马迁所著的《史记》。
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国语》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记,是一部分国记事的历史散文,起自西周穆王,讫于战国初年的鲁悼公,分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等国约427年的史实。在春秋战国之际由晋国的史官编纂成书。
《国语》的记事比《春秋》详细生动得多,也保存了许多珍贵的史料。《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西汉后期的刘向校理群书,加以整理,去其重复,得33篇,按国别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燕、赵、魏、韩、宋、卫、中山12国策,定名为《战国策》。晋陈寿《三国志》记载了魏、蜀、吴三国的孙橘帆历史。
《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伍念》、《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
史书的体例有哪几种有哪些
史书的体例:
1、编年体
按年代月日即时间的先后为顺序,依次叙述历史事件的体例。优点:史实的发生、演变,可以明确表示其时间位置,给人清晰的历史时序感;同一时间的各件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较为明确。
缺点:前后关联的事件,常因为其它事件之交错发生而间隔,难以叙述得完整,显得杂乱。
2、纪传体
以人为主体和中心,围绕个人叙事来反映历史事件的体例。首创于司马迁的《史记》,即以“纪”总括为纲,以“传”详叙其事,“表”列出系统,“志”分述门类。优点:描写人物生动、记述史实详细,岩亩分析资料完整;缺点:人物事件在不同的部分会重复。
3、纪事本末体
以历史事件为纲的史书体例,首创于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他将《资治通鉴》中按照时间顺序记载的一个体系的事件集中在一起,由本至末进行详述。
优点:记事连贯,逻辑条理。后世史家纷纷效仿,衫轿历代都有相应纪事本末体史书。如:《宋史纪事本末》、《元史纪事本末》,清谷应泰著的《明史纪事本末》等。至明清名称多为各种“纪略”“方略”。
4、政制体(典志体)
以国家管理所使用的典章制度为中心,分门别类记述历代典章制度及其渊源、发展和演变的史书。《史记》《汉书》中也有相应的典章方面的章节,但所述的时间和内容都比较局限。中国史学上第一部有影响的典志体政书是唐代杜佑著的《通典》,包含上起黄帝、下至唐代宗的典章制度。
唐杜佑撰《通典》、南宋郑樵撰《通志》、元代马端临撰《文献通考》,合称为三通。
5、学案体
记述学术源流、发展和演变的体例。每一种学案要说明该学派的世系、渊源、案主及生平、学术思想、学术论著、相关评论等。这是学术思想史的专类,为学者们研究历代学术思想提供文献资料。如:《宋元学案》《明儒学案》《清儒学案》等。
6、史评类
评论史事或史书的著作。唐朝刘知几著的《史通》是中国首部系统性的史学理论专著。
《史通》包括的范围十分广泛,基本上可以概括为史学理论和史学批评两大类。史学理论指有关史学体例、编纂方法以及史官制度的论述;史粗塌森学批评则包括评论史事、研讨史籍得失、考订史事正误异同等。
7、方志类
又称地方志,是记载地方情况的史书,特点是记述详尽,是了解地方历史的重要资料。如:早期的《尚书-禹贡》、《山海经》就有地方志的特点。后世沿袭演变,有记述各地的省志、府志、县志等。
史书体例分为哪三类
1、编年体是中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它是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
2、纪传体,东亚史书孙运镇的一种形式,以为人物立传记(皇帝的传记称“纪”,一般人的称“传”,特殊情形的人物称“载记”,记载制度、风俗、经济等称“志”,以表格排列历史大事称“表”)的方式记叙史实。
3、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国语》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记,是一部分国记事的历史散文,起自西周穆王,讫于战国初年的鲁悼公,分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等国约427年的史实。在春秋战国之际由晋国的史官编纂成书。
扩展资料
史书的其他体例:
1、断代史体例,以朝代为断限的史书。
此体裁创始于东汉史学家班固,他所著的《汉书》,写高祖元年(前206年)到王莽地皇四年(23年)西汉王朝230年的历史。二十五史中除《史记》为通史外,其余的二十四史则粗都属此体。其中《南史》、《北史》、《五代史》包举数朝,仍然属于断代史的范围。
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的史书,以朝代为断限的也属于断代史。今人所著的《秦汉史》、《隋唐史》等,也属于断代史范围。
2、纪事本末,是以事件为中心的著史体裁。
它与编年体、纪传体,合称为古代三大史体。纪事本末体裁,每事一题,为悄信一专篇,把分散的材料,按时间先后加以集中叙述。兼有编年体和纪传体的优点,详於记事,方便阅读。它创立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编年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纪传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别体
史书体例有哪些
1、国别体是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的一种文体。如《国语》、《战国策》等就是国别体史书。
2、编年体是我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编排史实,是编写历史最早也是最简便的方法。如《春秋》、《资治通鉴》等就是编年体史书。
3、纪传体是我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以人物传记为中心叙述史实(纪是帝王本纪,列在全书前面,传是其他人物的列传,特殊情形的人物称“载记”,记载制度、风俗、经济等称“志”,以表格排列历史大事称“表”)。如《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等就是纪传体史书。
拓展内容:
史书体例,主要有六种:(1)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2)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3)纪事本末体:以事虚雹首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创于南宋的袁枢。如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差数》。(4)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战国策》。(5)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6)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以上六种史书体例是按不同标准划分的,实际上同一史书可能同时属于多个不同史书体例。如《史记》属于纪传体、通史;《三国志》属于纪传体、国别体、断代史。
参考资料:百肆模度百科词条史书体例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趣虎号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uhuhao.com/wzfl/69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