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文章分类 > 生活百态

司寇是什么官(司空司徒司马司农司寇是什么官)

孔子大司寇是什么官

孔子担任的大司寇主要负责律法,西周时期的司寇数丛,周天子是最高裁判者。中央设大司寇,负责实践法律法令,辅佐周王行使司法权,大司寇下设小司寇,辅佐大司寇审理具体案件。

孔子的官职是鲁定公任命的,鲁定公已经被三桓架空,孔子也就更加没有实权。孔子的任何政令只在鲁定公的几座城内有效,三桓地盘上的事情他管不着。

在齐鲁两国夹谷会盟中,孔子不卑不亢,不但从礼仪上维护了鲁定公的尊严,还从齐国要回来了一部分被占领的土地。孔子此次陪同获得巨大成功,孔子的名声不但传遍鲁国,连其他诸侯国也都知道了孔子。

孔子在司寇的位置上谋求削弱三桓,甚至准备让国君重新掌握鲁国政权,触犯了三桓的利益,当了没几个月,就不得不出走国外,开始率领弟子周游列国。不过,孔子一直到去世,都享有司寇的待遇。

孔子大司寇由来:

鲁国土地被“三桓”瓜分。鲁国国君的土地已经很少了,只有几座小城。孔子就管理这些地方。几个月亏激后,鲁国的司寇去世。正好齐鲁两国在两国交界的夹谷地区有一个国君之间的会盟。鲁定公需要有一个精通周礼和外交的人陪同。于是,鲁定公选中了精通周礼的孔子。

作为国君第一陪同人员,级别必须很高,于是孔子被任命为鲁国大司寇,相当于最高法院院长。司寇原本是上卿,但三桓瓜分鲁国后,就只有三桓家族的族长薯空樱才是上卿。司寇名义上与三桓家族世袭的司马、司空平级,实际地位要低一些。

古代大司徒、大司空、司寇各是什么官职

1、大司徒

大司徒是西周时主管国家财赋收入机构地官系统的最高官职。

其主要职务,《周礼·地官司徒上》:“以土均之法,辨五物岁中九等,制天下之地征,以作民职,以令地贡,以敛财赋。”即总掌均平土地;区别各地物产,划分土地等级,制定赋税的征收与管理。

司裂升徒由《周礼》地方官司徒演变而来。

汉朝置尚书郎4人,其一人主财帛委输。

西汉末至东汉初,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

三国时期: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魏文帝时,置度支尚书寺,专掌军国支计。

隋唐时期置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正一品。

宋、元、明、清沿而未改。

2、大司空

"司空"这个官职,是从尧帝以来就设有的,但历代的职务有所不同。

如尧、舜、禹时代的司空,主管治理水土;西周时代的司空,主管建筑工程,制造车服器械,监督手工业奴隶,为六卿之一;汉绥和元年(前8年)由御史大夫改置,为三公之一。

后去"大"字,称司空,主管囚徒。

建平二年(前5年)复旧称。

元寿二年(前1年)仍改称大司肆雀老空。

东汉建武二十七年(51)'发放改称司空。

《周礼》冬官之篇佚,北周依《周礼》制六官,据儒者相传之说,以大司空为冬官府之长,以卿任其职。

明、清习惯上常称工部尚书为大司空。

清代的“大司空”一职说的是工部尚书,品级为从一品。

古代官职大词典中:

【大司空卿】官名。

北周仿《周礼》置一人,掌营城郭都邑,立社稷宗庙,造宫宅器械,监百工,职似后世工部尚书。

正七命,统领冬官府。

下有小司空上大夫、冬官府都上士等。

司寇是什么官(司空司徒司马司农司寇是什么官)(图1)

3.司寇

司寇是中国古代司法官吏名称。

商即有之,为最高司法官;周有大司寇、小司寇之分。

《周礼·秋官》:“大司寇掌建邦三典,以佐王刑邦国诘四方”,小司寇“以五刑听万民之狱讼”。

秦汉以廷尉代之。

后世以大司寇为刑部尚书别称,侍郎则称少司寇。

扩展资料

清代官员好用古称,因而又称吏部尚书为太宰,侍郎为少宰;户部尚书为大司农、大司徒、计相,侍郎为少司农、少司徒;礼部尚书为大宗伯,侍郎为少宗伯;刑部尚书为大司寇,侍郎为少司寇;兵部尚书为大司马,侍郎为少司马;工部尚书为大司空,侍郎为少司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大司徒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大司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司寇

司马、司空、司徒、司寇是什么职务

司马:古代职官名称。马在中国古代的战争中占据重要地位,春旁祥腔秋以前的职业化军队主要由贵族出身的子弟组成,战争方式主要是战车的列阵对阵冲锋,而古代的战车是由马拉的,所以马的地位极其重要。

司空:司空是中国古代官名。西周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马、司寇、司士、司徒并称五官,掌水利、营建之事,金文皆作司工。

司徒:司徒是我国古代的一个重要官职名,由《周礼》地方官司徒演变而来。掌民事,郊祀掌省牲视濯,大丧安梓宫。少昊氏以鸟名官,而祝鸠氏为司徒。

司寇:司寇是中国古代司法官吏名称。商即有之,为最高司法官;周有大司寇、小司寇之分。《周礼·秋官》:“大司寇掌建邦三典,以佐王刑邦国诘四方”,小司寇“以五刑听万民之狱讼”。秦汉以廷尉代之。后世以大司寇为刑部尚书别称,侍郎则称少司寇。

扩展资料

官职简介:

1、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2、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总理全国政务的人。有时称相国,常于宰相通称,简称“相”。一般只设一个丞相,俗称大丞相,,有时分为左右两个丞相,右丞相专门管理国事,左丞相是皇帝的“私人顾问”。不需要管理国事。

3、太师。指官职又名太宰。

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

4、太子太师。太子太师属“东宫三师”为名义上的太宴芦子老师。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称"三孤"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

5、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设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

6、学士。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唐以后指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秘书、顾问,参与机要,因而有“内相”之称。明清时奉旨、侍读、侍讲、编修、庶吉士等虽亦为翰林学士,但与唐宋时翰林学士的地位和职掌都不同。

7、上卿。周代官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卿”。

8、大将军。先秦、西汉时是将军的最高称号。魏晋以后渐成虚衔而无实职。明清两代于战争时才设大将军官职,战后即废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司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运衫科-司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司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司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古代官职

司寇是什么官职

司寇是一个源于夏、商的掌管治安刑狱的官职。据典籍《礼记》的记载,夏、商时期就已有司寇这一官职,职能相当于秦、汉、魏、晋时期的司隶校尉,宋、明、清时期的刑部尚书,以及今天的司法部部长,掌管建国之三典,辅佐君王全面处理法律、司法事务,具体管理司律、刑法、监狱、纠察、治安等,是直接掌有生杀大权的重臣。

好了,关于司寇是什么官和司空司徒司马司农司寇是什么官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

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趣虎号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uhuhao.com/wzfl/6915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