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文章分类 > 生活百态

阴极保护原理(牺牲阳极的保护电位为)

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原理是什么

牺牲阳极法是用一种电位比拦败所要保护的金属还要负的金属或合金与被保护的金属电性连接在一起,依靠电位比较负的金属不断地腐蚀溶解所产生的电流来保护其它金属的方法。

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是在保护钢铁设备上连接一种更易失去电子的金属或合金。例如:钢闸门的保护,有的就应用这种方法。它是一种比较更为活泼的金属,如锌等,连接在钢闸门上。这样,当发生电化腐蚀时,被腐蚀的是那种比铁更活泼的金属,而铁被保护了。通常在轮船的尾部和在船壳的水线以下部分,装上一定数量的锌块,来防止船壳等的腐蚀,就是应用的这种方法。目前,电化学保护发出应用除海水或河道中钢铁设备的保护外,还应用于防止电缆、石油管改衡判道、地下设备和化工设备等的腐蚀。

1、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利用的是原电池原理。

2、被腐蚀的是原电池的负极(较活泼的金属,如锌保护铁)

3、负极发生的是失去电子核改的氧化反应。

4、受保护的金属做原电池的正极(电极上发生的电子的还原反应,电极本身不反应,即被保护)。

5、中学阶段,原电池中的电极叫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解池中,与电源正极相接的称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与电源负极相接的称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

5、而实际上,在电化学理论中,通常把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都称之为阳极(不区分是原电池和电解池了),同理,通常把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都称之为阴极(也不区分是原电池和电解池了),

防腐阴极保护的原理是什么

原理是向被腐蚀金属结构物表面施加一个外加电流,被保护结构物成为阴极,从而使得金属腐蚀发生的电子迁移得到抑制,避免或稿绝清减弱腐蚀的发生。

金属—电解质溶解腐蚀体系受到阴极极化时,电位负移,金属阳极氧化反应过电位ηa减小,反应速度减小,因而金属腐蚀速度减小,称为阴极保护效应。

利用阴极保护效应减轻金属设备腐蚀的防护方法叫做阴极保护。由外电路向金属通入电子,以供去极化剂还原键前反应所需。

从而使金属氧化反应(失电子反应)受到抑制。当金属氧化反应速度降低到零时,金属表面只发生去极化剂阴极反应。

扩展资料:

阴极保护使用的场合较多,它通常由一个电源变压器和一个桥型整流器组成。阴极保护的电压是可以调节的,使用的电源负荷较大。它把交流220 V电源通过变压器和整流电路变成直流。

将负电极接至金属外皮,正电极接地,确保线缆外皮对地保持适当的负电位,这样线缆的金属外皮就不容易受到腐蚀了。阴极保护设备如果不用交流电,也可以用直流电池供电。

阴极保护准则:

为了便于实际应用,通过多年的实践与研究,得出了以下几个判断结构是否得到充分保护得判断准则。NACE RP 0169建议“在通电的情况下,埋地钢铁结构最小保护电位为-0.85V CSE或更负。

在有硫酸盐还原菌存在的情况下,最小保护电位为-0.95V CSE,该电位不含土壤中电压降(IR降)”。实际测量时,应根据瞬时断电电位进行判断。

阴极保护原理(牺牲阳极的保护电位为)(图1)

目前流行的通电电位测量方法简便易行,但对测量中IR降的含量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其后果是很多认为阴极保护良好的管道发生腐蚀穿孔。

这方面的教训是很多的。如:某气田南干线,认为阴极保护良好,但实际内检测发现腐蚀深度在壁厚的10-19%的点多达410处;个别位置的点蚀深度达到50%。

进行断电电位测量发现,很多点保护电位(断电电位)没有达到-0.85V CSE。有效的方法是实际测量几点的IR降,保护电位按0.85+ IR降来确定。

IR降可以通过通电电位减去瞬时断电电位来获得,也可以用瞬时通电电位减去结构自然电位来获得。瞬时断电电位与自然电位电位之差不得小于100mV。

在有些情况下,在断开电源0.2-0.5秒内测量断电电位,待结构去极化后(24或48小时后)再测量结构电位(自然电位),其差值应不小于 100mV。

也可以用通电电位宏信(极化后)减去瞬时通电电位来计算极化电位。最大保护电位的限制应根据覆盖层及环境确定,以不损坏覆盖层的粘结力为准,一般瞬时断电电位不得低于-1.10V CSE。

由于受旧规范的影响,很多人还认为阴极保护最大电位不能低于-1.5V CSE。事实上这种观念使错误的,造成的危害也是巨大的。

判断阴极保护电位是否过大应以断电电位为判断基础,只要断电电位不低于-1.1V CSE(西欧为-1.15V CSE),通电电位再大也没有关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阴极保护

阴极保护的原理是什么

阴极保护是一种用于防止金属在电介质(海水、淡水及土壤等介质)中腐蚀的电化学保护技术,该技术腔团的基本原理是使金属构件作为阴极,对其施加一定的直流电流,使其产生阴极极化,当金属的电位负于某一电位值时,该金属表面的电化学不均匀性得到消除,腐蚀的阴极溶解过程得到有效抑制,达到保护的目的。下面用极化曲线来说明阴极保护原理。为了说明问题,把阴极,阳极极化曲线简化成直线,如下图(1)所示。

在金属表面上的阳极反应和阴极反应都有自己的平衡点,为了达到完全的阴极保护,必须使整个金行正属的电位降低到最活泼点的平衡电位。设金属表面阳极电位和阴极电位分别为Ea和Ec,金属腐蚀过程由于极化作用,阳极和阴极的电位都接近于交点S所对应的电位Ecorr(自然腐蚀电位),这时的腐蚀电流为Icorr。

图(1)

如果进行阴极极化,电位将从向更负的方向移动,阳极反应曲线EcS从S向C点方向延长,当电位极化到E1时,所需的极伍带橘化电流为I1,相当于AC线段,其中BC线段这部分是外加的,AB线段这部分电流是阳极反应所提供的电流,此时金属尚未腐蚀。如果使金属阴极极化到更负的电位,例如达到Ea,这时由于金属表面各个区域的电位都等于Ea,腐蚀电流为零,金属达到了完全保护,此时外加电流Iapp1即为完全保护所需电流。

根据提供阴极极化电流的方式不同,阴极保护又分为牺牲阳极阴极保护法和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法两种。

图贴不上来,呵呵

阴极保护的工作原理

金属—电解质溶解腐蚀体系受到阴极极化时,电位负移,金属阳极氧化反应过电位ηa减小,反应速度减小,因而金属腐蚀速度减小,称为阴极保护效应。利用阴极保护效应减轻金属设备腐蚀的防护方法叫做阴极保护。

由外电路向金属通入电子,以供去极化剂还原反应所需,从而使金属氧化反应(失闹悉电子反应)受到抑制。当金属氧化反应速度降低到零时,金属表面只发生去极化剂阴极反应。

两种阴极保护法:外加电流阴极保护和牺牲阳极保护。

1、牺牲阳极阴极保护是将电位更负的金属与被保护金属连接,并处于同一电解质中,使该金属上的电子转移到被保护金属上去,使整个被保护液凳乎金属处于一个较负的相同的电位下。该方式简便易行,不需要外加电源,很少产生腐蚀干扰,广泛应用于保护小型(电流一般小于1安培)或处于低土壤电阻率环境下(土壤电阻率小于100欧姆.米)的金属结构。如,城市管网、小型储罐等。根据国内有关资料的报道,对于牺牲阳极的使用有很多失败的教训,认为牺牲阳极的使用寿命一般不会超过3年,最多5年。牺牲阳极阴极保护失败的主要原因是阳极表面生成一层不导电的硬壳,限制了阳极的电流输出。产生该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阳极成份达不到规范要求,其次是阳极所处位置土壤电阻率太高。因此,设计牺牲阳极阴极保护系统时,除了严格控制阳极成份外,一定要选择土壤电阻率低的阳极床位置。2、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是通过外加直流电源以及辅助阳极,是给金属补充大量的电子,使被保护金属整体处于电子过剩的状态,使金属表面粗激各点达到同一负电位,使被保护金属结构电位低于周围环境。该方式主要用于保护大型或处于高土壤电阻率土壤中的金属结构,如:长输埋地管道,大型罐群等。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趣虎号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uhuhao.com/wzfl/6930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